摘要:蘭索拉唑是世界醫(yī)藥行業(yè)創(chuàng)新仿制的成功典范,其創(chuàng)新研發(fā)與積極的專利布局,對于改良型新藥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。
1.蘭索拉唑與原研明星奧美拉唑
奧美拉唑是阿斯利康于1988年上市的第一個質子泵抑制劑,開創(chuàng)了治療包括胃潰瘍、胃食管反流等胃酸相關性疾病的新紀元,多年占據全球銷量榜首,至今依然是消化系統界的排頭兵,蘭索拉唑作為me-better藥物,為武田制藥開發(fā)的第二代質子泵抑制劑,生物利用度高、不良反應發(fā)生率低、親脂性較強,對中老年慢性潰瘍、受體拮抗劑難以治愈的潰瘍病有明顯的治愈促進作用,其高端的仿制技術、優(yōu)秀的療效、亮眼的業(yè)績?yōu)槭廊朔Q道。
以下為奧美拉唑與蘭索拉唑的結構式,由此可以看出,二者的區(qū)別在于:蘭索拉唑連接在吡啶環(huán)的官能團為三氟乙氧基,除此以外的結構、用途均與奧美拉唑高度重合。那么諸如與原研結構如此相似的改良型新藥蘭索拉唑,化合物專利能否授權呢?其專利布局如何,且看武田制藥的專利申請之道。
2.蘭索拉唑化合物專利申請
從結構上看奧美拉唑對蘭索拉唑的官能團改造具有明顯的啟示,蘭索拉唑化合物的申請毫無懸念地經歷了創(chuàng)造性的質疑,實質審查被駁回,而后經異議,武田制藥拿出大量實驗數據證明,與奧美拉唑結構相比,蘭索拉唑生物利用度增加了約30%,化學穩(wěn)定性及脂溶性均增加,從而更快地出現活性作用,和質子泵有3 個結合點,所以抑制質子泵的作用更完全,抑制胃酸分泌更快、更明顯。其技術方案帶來的效果被認定為意想不到,最終獲得授權。
啟示:化合物專利是創(chuàng)新藥的核心專利,改良型新藥是對其結構進行改造,想要突破其專利壁壘,獲得創(chuàng)造性認可,難度非常之大,若在開發(fā)過程中,能夠追究藥效的卓越,從效果上秒殺原研,通過實驗數據多角度挖掘其突出的優(yōu)勢,從取得了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上突破,不失為一種良策。
3.蘭索拉唑專利布局
美國橙皮書公開了武田制藥蘭索拉唑藥物主要的專利三十余項,因其化合物結構受限于原研專利,其專利布局除了蘭索拉唑化合物之外,重點布局了劑型及制劑工藝、晶型及制備方法、新適應癥和聯合用藥等。其中,制劑根據蘭索拉唑的理化性質,對劑型、原料微觀結構、制備工藝等進行不斷的細化創(chuàng)新,其專利具體涉及腸溶緩控釋膠囊、口腔崩解劑和顆粒劑,并于2009年推出了右左蘭索拉唑,該藥是首個提供兩次釋藥的雙重控釋的質子泵抑制劑,其由兩種不同結構的顆粒組成,每種結構為不同的pH依賴釋放,從而實現進入人體后在不同的時間溶出吸收代謝。武田制藥的制劑專利可圈可點,具有良好的前景。
啟示:雖然蘭索拉唑為改良型新藥,但并不妨礙武田制藥積極布局專利的熱情,其通過不斷地研發(fā),劑型持續(xù)地創(chuàng)新,在臨床上始終保持領先地位,從而為仿制企業(yè)設置了高技術壁壘的專利障礙。另一方面,仿制企業(yè)想要跨越技術門檻也不是不可能的,可以借鑒武田的研發(fā),仿創(chuàng)結合,發(fā)現原研核心化合物專利的漏洞,開發(fā)更優(yōu)秀的改良型新藥和更好的劑型及工藝,同時注意專利布局。
4.蘭索拉唑專利實施
蘭索拉唑化合物與奧美拉唑母核相同,完全覆蓋了后者的專利保護范圍,實為從屬專利,雖然因其具有創(chuàng)造性獲得了授權,但后期也面臨侵權訴訟,最終以武田支付一定銷售額的專利許可費而達成和解。
盡管如此,武田在奧美拉唑基礎上開發(fā)的改良型新藥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年銷售額一度沖到全球前五,這與其積極布局專利有效抑制仿制是密不可分的。
改良型新藥與創(chuàng)新藥不同,其化學結構式受原研制約,保護范圍較弱,可以從提高藥物的安全性、有效性、質量可控性角度積極創(chuàng)新,對新劑型、新晶型、制備方法等予以重點保護,還可以對化合物衍生物、分析方法、新適應癥、聯合用藥等建立外圍防御,從而坐擁改良型新藥打下的錦繡河山。
微信掃一掃
關注該公眾號